400-678-2778
[email protected]【技術觀點】關于刀絲的看法
造成第一種刀絲的原因一般是:
①油墨中的超常顆粒(沉淀或析出);
②無機雜質的存在;
③不良生產環境的影響;
④油墨黏度過高;
⑤刮刀有缺損;
⑥刮刀的安裝角度不正確;
⑦版輥的表面光潔度和網穴的光潔度不夠;
⑧油墨表面張力同版輥的配合不合理。
造成第二種刀絲的原因主要是:
①版輥不正常的徑向跳動,凹印行業標準CY/T9的數據是≤0.3mm,筆者認為單張紙出版凹印的標準服務態度輪轉凹印上,該數據應該略高一些;
②版輥的表面光潔度,CY/T9的相關數據是Ra≤0.4;
③固定的刮刀架與刮刀的剛性;
④從刮刀下漏出的墨線。
業內對刀絲的產生還有一種“活性粒子假設”,認為:
①油墨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,樹脂和顏料在研磨、撞擊和攪拌等外力作用下使分五鏈斷裂,產生帶極性的離子或基團,即活性粒子;
②刮刀和版輥的摩擦使版輥的鍍鉻表面產生較多的鉻離子;
③活性粒子在印刷過程中不斷產生和結合,并黏附在版輥上,積聚到一定量時會竄出;
④約2/3的活性粒子轉移出去,剩余部分繼續結合、累積;
⑤當有外來粒子為吸附劑或成核劑時,反應加快,造成更密的刀絲出現。
因此,這種假設的結論就是:這種情況產生的刀絲不是由刮刀產生的,而是印刷過程中內部化學瓜的產物?!盎钚粤W蛹僭O”其實是認為這種故障的產生無法用物理方法測定,要徹底解決它是困難的。
筆者認為凹印刀絲的產生原因是可以測量也可以檢查出來的。對于第一種刀絲,不管是油墨中的灰塵或雜質,還是沉淀析出物,均可用一定目數的篩網過濾而檢出。這種檢測方法也適用由于靜電過大而使灰塵吸附、凝結成過大的顆粒,卡在刮刀與印版之間形成的刀絲。油墨黏度是否合適,用黏度杯測一下就可以判斷。至于刮刀的安裝情況,依靠目測和手動調整都可解決,不是難事。印版的質量問題,只要按照制版廠的出廠數據復測,也完全能把握住質量關。至于油墨張力同版輥的配合,主要靠歷史數據的積累和分析,油墨的表面張力主要同所用溶劑有關,一般而言,油墨與溶劑的參數沒有改變,張力配合不會出問題,若出現問題,一般是在油墨方面。應該注意的是,油墨和溶劑都是化工產品,印刷企業可能對其不很熟悉,因此在采購或領用時有時可能會出錯,所以企業質管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數據,以保證該類材料的準確性;若發現有問題,簡單的辦法是換用,當然也可以添加一些助劑來加以改變。所以,上述尋找刀絲產生原因的結論是:只要查出不正常的數據,也就有了相應的解決辦法。
對第二種刀絲,更要強調查數據,要查印刷機與版輥的相關數據。根據筆者多年來對凹印一線的了解,一線員工一般不會去測量這些數據,因此當相關數據出問題時,也拿不出相應的解決辦法。其實這種刀絲的產生,正是版輥的跳動也刮刀的跳動不同步,如果我們利用刮刀的彈性或版輥的粗糙度,使刮刀做到隨著版輥跳動,從而達到不使油墨從刮刀下漏出的目的,從而堵住了墨線從刮刀下竄出的漏洞。至于“活性粒子假設”,筆者只想提一個問題:同樣使用溶劑型油墨的柔印,為什么從來沒有遇到過刀絲這個問題呢?